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微专业招生通知
发布:教务部 2025-05-26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高效适配,经研究决定,我校自2025年起开设微专业。现将2025年秋季学期招生报名工作通知如下:
一、微专业简介及招生计划
微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,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、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,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。微专业具有小学分、高聚焦、精课程、跨学科、灵活性等优势,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,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养,提升就业竞争力。
2025年秋季学期我校共13个微专业拟招生,具体培养方案及招生条件详见招生简章。
序号 | 微专业名称 | 开设单位 | 总 | 学制 | 招生 | 招生简章 |
1 | 智能译写与国际传播 |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| 10 | 1年 | 60 | |
2 | 跨文化实用日语 | 日本语言与文化学院 | 10 | 1.5年 | 60 | |
3 | 文化转译与数智文创 | 设计与创意学院 | 9 | 1.5年 | 40 | |
4 | “文旅+”项目策划与运营 | 管理学院 | 11 | 1.5年 | 60 | |
5 | 数字营销与电商智能运营 | 管理学院 | 10 | 1年 | 80 | |
6 | 工业级无人机智能应用 |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| 10 | 1年 | 40 | |
7 | 鸿蒙系统工程应用 |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| 10 | 1年 | 50 | |
8 | 新能源汽车技术 |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| 10 | 1年 | 40 | |
9 | 绿色及数智建造 | 土木工程学院 | 10 | 1.5年 | 40 | |
10 | 工程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应用 | 土木工程学院 | 10 | 1.5年 | 35 | |
11 | 自然教育与疗愈 | 建筑学院 | 10 | 1.5年 | 60 | |
12 | 跨媒介艺术与美育实践 | 建筑学院 | 10 | 1.5年 | 60 | |
13 | 创新创业管理 | 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 | 10 | 1.5年 | 40 |
二、招生对象及报名方式
1.招生对象:满足相关微专业报名条件的我校2023、2024级在籍本科生(不含专升本学生)。每个学生在籍期间仅限申请修读1个微专业,报名成功后原则上不允许退出微专业。
注:已修读完成或正在修读原“国际班”项目(现为“跨国品牌运营与管理”微专业)的学生,本次不可再报名修读其他微专业。
2.报名时间:2025年5月28日12:00—2025年6月2日23:59。
3.报名方式:学生登录综合教务系统,点击“调查申报”之“微专业申请”模块进行报名。
操作步骤:学生接受微专业报名承诺后,点击“同意”按钮进入微专业选择界面,选择拟申请的微专业,填写联系电话,点击“提交申请”(提交后在申请截止时间之前允许撤销或修改)。
三、录取与开课安排
1.录取:各微专业将对报名学生进行资格审核,综合学生年级专业、先修基础、报名顺序等因素确定录取名单。学生可于2025年6月6日13:00起登录综合教务系统“微专业申请”模块查询录取结果。
2.开课:各微专业自2025—2026学年第一学期起安排开课(其中必修课直接排课,选修课将另行通知选课事宜),学生可于2025年6月9日起登录综合教务系统查询新学期课表。
四、学分认定与学习证明
1.学分认定:学生在微专业中修读合格的课程学分,均可认定为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分,具体认定模块详见各微专业招生简章(点击查看《关于微专业课程学分认定的补充说明》)。请微专业修读学生根据微专业课程的认定模块,合理规划主修专业的选课安排。
2.学习证明:学生在主修专业在籍期间,修读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者,将获得学校统一出具的微专业学习证明。
五、其他说明
1.微专业原则上一年一招。
2.微专业修读暂不收取学费。
3.微专业录取人数30人以上方可开设。
4.微专业原则上单独编班授课,上课时间安排在教学周正常上课时间内。其中,面向全校或学科大类开设的微专业,上课时间原则上安排在校选课时段内(即周二78/910节、周四78/910节)。若微专业课程与主修专业课程时间冲突,学生可根据需要申请调整课程班时间或办理缓修手续。
5.微专业修读学分纳入学生每学期学分修读上限内。
6.微专业课程成绩均完整体现于学生学期成绩单和毕业成绩单内(不单列成绩单),且纳入学校各类评奖评优的考评范畴,同样作为转专业的复审条件之一。
六、咨询方式
如有疑问,可咨询各微专业负责老师(详见招生简章)或教务部陈老师(办公电话:0596-6288533,办公地点:主楼群3号楼615办公室)。
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务部
2025年5月26日